全球半導體行業在過去兩年中遭遇了成熟產能緊缺危機,導致電源管理、顯示驅動 IC、MOSFET、MCU 和傳感器等相關芯片都出現了缺貨、漲價的情況,對汽車、消費電子等多個行業的影響依然仍在發酵。
在代工廠擴建潮陸續推進以及消費電子需求疲軟、業界紛傳砍單之際,業界原本預計 2022 年下半年產能供應狀況會得到改善,但代工巨頭臺積電突然傳出壞消息,警告客戶明年后年產能不如預期。
據臺灣媒體援引供應鏈人士的消息稱,臺積電日前給客戶發布通知,稱先進制造設備到貨延期,明后年產能增加可能不如預期。
據臺積電最近股東會上公布的消息,明年資本開支高達 400 億美元,主要用于擴增先進工藝產能。這次通知雖然沒提到具體的工藝,但臺積電的表態暗示 4nm、3nm 等先進工藝產能接下來會很緊張。
據悉,美國媒體也援引調研機構 BIS CEO Handel Jones 的話稱,由于市場需求暴增,以及半導體設備短缺,3nm 及 2nm 先進工藝的產能將面臨挑戰,2024 到 2025 年可能出現 10% 甚至 20% 的缺口。
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,如此表態將對產業鏈帶來哪些影響?后續采用先進工藝制程的芯片是否會走向缺貨、漲價?對大陸高端芯片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沖擊?
關于我們 版權申明 科技時報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1112027號